t2p78

标签: 核聚变

中国死磕核聚变,能源革命就要来了?1990年2月,一封来自莫斯科的信件悄然抵达

中国死磕核聚变,能源革命就要来了?1990年2月,一封来自莫斯科的信件悄然抵达

中国死磕核聚变,能源革命就要来了?1990年2月,一封来自莫斯科的信件悄然抵达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李正武的案头。当时中苏刚恢复建交不久,写信的是苏联顶级核物理学家卡多姆采夫院士,他开门见山说:"我们研究所一台重大装置无力维持,若你们需要,可以考虑转赠。"这件被称为"T-7"的设备来头不小。它是当时全球唯一投入运行的大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相当于一个用磁场约束上亿度高温等离子体的"人造太阳"反应炉。那会儿中国科研团队还在摸索传统托卡马克,关键技术被西方严密封锁。这封短短的信函,成了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的转折点。当苏联这台T-7装置穿越西伯利亚铁路抵达合肥科学岛时,科研人员看到的是一堆即将报废的钢铁。但中国团队硬是用三年时间完成重建改造,诞生了我国首台超导托卡马克HT-7。2003年,它实现持续放电63.95秒,成为继俄美后全球第三个掌握分钟级约束技术的国家。真正让世界瞩目的是2006年建成的"东方超环"(EAST)。这个通体闪着银光的全超导装置实现了"六个极限技术"集成,其中95%部件都是自主研造。当它第一次把等离子体加热到5000万度时,操控室里爆发的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人造太阳"。2025年,中国核聚变领域的成果集中涌现:EAST刚刚实现上亿摄氏度运行17分钟,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而中国环流三号(HL-3)首次实现聚变堆连续放电4小时;专门研究材料耐受极限的"赤霄"装置正模拟聚变堆强辐射环境,测试新型抗中子材料。7月挂牌成立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获得中核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7家企业115亿元联合注资。这家央企将整合全国科研力量,推动聚变工程化。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中,中国承担的真空室组装任务进度超计划6周。与此同时,中国团队输出技术帮助埃及、印尼建设小型实验装置,全球聚变联盟正形成新格局。为什么死磕核聚变?一桶普通海水中含有的氘燃料,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三百桶汽油。地球海水储备可供人类使用百亿年,且反应全程零碳排、无长周期核废料。中国环流三号模拟电站年设计发电量已达10亿千瓦时,足够百万人口城市使用半年。这场能源革命正获得前所未有的政策推力:2024年底被国务院升级为"重点未来产业",在国家绿色基金首批千亿注资中占据最大份额。民间资本也闻风而动,西部超导等供应链企业订单激增300%,全球首条聚变专用部件生产线在合肥投产。回望三十五年前那台穿越国界的T-7装置,它如同普罗米修斯的火种,点燃了中国聚变人的雄心。如今这条赛道上已标注清晰里程碑:中国计划2035年建成示范电站,2050年实现商业发电;美国能源公司则押宝2030年入网。当上海超导公司首次制造出能自我修复的磁约束线圈时,总工程师感慨:"每次实验都像在触摸未来。"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能源革命,已从科学幻想转变为工程实践。在合肥科学岛上,那台永不熄灭的"人造太阳"发出的光芒,正照亮通向清洁能源时代的最后一公里。参考资料:2025年度重大能源工程进展公告——国家发改委
一边是中国组建国家队,一边是美国私人巨头疯狂下注,双方紧锣密鼓,全球核聚变竞赛的

一边是中国组建国家队,一边是美国私人巨头疯狂下注,双方紧锣密鼓,全球核聚变竞赛的

一边是中国组建国家队,一边是美国私人巨头疯狂下注,双方紧锣密鼓,全球核聚变竞赛的硝烟,已然弥漫。7月22日,中国核电、浙能电力等七大股东共同宣布投资近115亿,成立“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国内首个聚变国家队正式登场,这个终极能源赛道最近突然加速。美国那边是圈钱,中国实实在在准备27年核聚变验证,这样搞能不能行,如行,那么上实验堆。核聚变一旦实用化,地球的能源格局将会天翻地覆,届时群雄逐鹿,历史都会换个写法,科幻小说的主题都会发生改变对此,你怎么看?

核聚变、快堆新进展 我国先进核能技术领域喜报频传

但核聚变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距离工程化应用仍有差距。在聚变能源领域,除了实力强劲的“国家队”之外,我国还有多家聚变能源创业企业成绩可喜。位于上海的能量奇点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能量奇点洪荒70托卡马克在2024年6月实现...